资讯新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历史考古 >

从芈月传读历史滥竽充数是讽刺齐湣王

时间:2017-12-15 08:59:08

从《芈月传》读历史:滥竽充数是讽刺齐湣王?

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

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。

宣王悦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

宣王死,湣王立,

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

——出自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
“滥竽充数”

“滥竽充数”它是贬义词,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凑数,以次充好。我们讥笑居上位者糊里糊涂被蒙在鼓里,对他们的洞察力嗤之以鼻,愤恨那些不学无术的人享受着和我们同等的待遇,暗骂他们终有事情败露的一天。

然而

古代一个

领导几百万人的

管理者

智商真的这——么——低?

导语

有时候,我们需要将一件事物放上旋转台,待视角慢慢转换后,才能看出这件事的背后到底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景观。

芈月在燕国和黄歇重逢以后,二人为今后栖身之地做起了规划。黄歇给芈月讲了这个齐人间流传的“滥竽充数”的故事,排除了齐国。

历史的真相如何挖掘?

我们要想还原历史的真相,将涂抹的历史修复,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便是“精简历史”。某年某月,死了几个人,死于被杀死、被饿死?某年某月,谁杀了谁,正义与否不在于“客观上促进了什么”,而在于“主观上”杀人者获利多少。仁君的标准:老百姓安居乐业;暴君的标准:国内人口大面积死亡;明君的标准:人死得明明白白;昏君的标准:人死得不明不白。——出自蒋胜男《历史的模样·夏商周卷》

就“滥竽充数”这个故事而言,我们也可以利用还原历史的方式将它复原。我们可以对它表象的意思闭上眼睛,去查找齐宣王和齐湣王时期的不同历史事实。剪去繁茂的历史枝叶,留下精简的客观事实。

齐宣王“难得糊涂”的大智慧

为人之道,为官之道,郑板桥所说的“难得糊涂”,才是真正的大智慧。齐宣王看似“糊里糊涂”,实则心中如明镜般透亮,只是胸怀广阔,不事计较。他擅长养士,给予士子充分的尊重。

齐宣王执政时期,是齐国稷下学宫发展很鼎盛的时期。来自列国的士子在此交流思想,辩论时策,各学派思想荟萃,学者们相互诘难、辩论、批判、吸收,百家争鸣,学术的思想充分涌流。当时齐国的国都临淄富庶繁华,稷下先生名家们乘马车来来往往,众多的学生跟进跟出,是齐国蔚为壮观的盛景之一。

齐宣王对他们优容有加,封其中的著名学者为“上大夫”,赐给上大夫的爵禄,享受优厚的待遇,允许他们“不治而议论”、“不任职而论国事”,稷下先生们给齐宣王提供了治理*的意见和看法,甚至参与到*典章制度的制定中来。我们熟知的孟子、淳于髡、邹衍、邹奭、田骈、荀子等都曾游学于此,高谈阔论,竞相献策。那时,齐国达到了很强盛的时期,成为列国中数一数二的强国。

齐湣王“看似精明”的小聪明

齐湣王是齐宣王的儿子,他与父亲相比,看似更为“精明”,实则十分愚蠢,锱铢必较,因小失大。他对稷下先生们的建言献策不加尊重,导致稷下先生们纷纷离去,稷下学宫从此清冷萧条。据《资治通鉴·周纪四》记载,齐湣王刚愎自用,高傲自恃,“不修礼义”、“不举义法”、“不本政教”、“行不义,杀无罪”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